蚌埠位于华东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,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,工业发展导致了大量废气、废水的排放和大量的重污染企业。
此外,蚌埠的气候条件也与环境污染有关,冬季气温低,空气湿度大,加上多雾天气,导致空气污染物难以扩散。
城市交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空气污染,道路拥堵时期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污染源之一。总之,需要在工业结构升级、工业企业治理、交通规划等多方面加强治理,才能缓解蚌埠的空气污染。
蚌埠天桥,也被称为老天桥,位于蚌山老城区。这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,当时开始建造,到1919年春建成通车。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公铁立交桥,原本是一座木桥。这座桥横跨津浦铁路,桥下原为津浦路在蚌埠的道岔,有三条铁路线,因此铁轨为六根。在桥下区域,原散住着一些靠捡破烂为生的人,老蚌埠人将这片区域称为“六股道”。
天桥的名字来源于首都北京的天桥,其特色在于桥上有说书唱戏、打把势卖艺、卖大力丸等表演。天桥的建造起因于津浦铁路修通后,蚌埠火车站附近铁道口无栏杆,经常发生火车轧人事件。经过地方公正士绅的提议和铁路当局的批准,决定在此建立一座立交桥。天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安全隐患,还成为了市区繁华的地带,桥两端建起了生意门面房,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。
近年来,尽管天桥保持着朴素的外貌,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。它见证了蚌埠市的发展历程,也承载着老蚌埠人的记忆和情感。
天河湖在禹会区境内,距市中心约10公里,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涂山脚下。
淮河从荆山涂山之间穿过,有历史名胜白乳泉、卞河洞及大禹治水汇集地--禹王宫。天河湖南北长14公里,东西宽1--1.5公里,湖底平坦,正常水深1.5--3米,水质无污染,水质清新<为国标二级>水的透明度为1.2米,PH值为7--7.2,水温度表差0.7--1摄氏度。湖内主要经济鱼类有20多种,水生植物覆盖率占全湖85%,浮游动物12种,一般无需投饵料,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淡水养殖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