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观天下(未出茅庐)、
三顾茅庐、
隆中绝对、
初出茅庐、
火烧博望、
火烧新野、
白河用水、
携民渡江、
败走樊城、
奔赴夏口、
游说东吴、
舌战群儒、
智激周瑜、
瑜亮斗智、
草船借箭、
星坛借风、
三气周瑜、
巧取南郡、
平定荆南、
入赘东吴(说服刘备)、
锦囊妙计、
将计就计(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)哭祭周瑜、
举荐凤雏、
坐定荆州、
入川辅政、
收服马超、
汉中会战、
刘备称帝、
拜相封侯、
刘备攻吴、
联名劝谏、
火烧连营、
八阵疑兵、
在结盟好(孙刘二次联合)、
托孤老臣、
智退五军(破司马懿五路伐蜀之计)、
治理川蜀、
七擒孟获、
火烧藤甲、
上表出师、
六出祁山、
收服姜维、
空城退敌、
挥泪斩谡、
智斗司马、
奇门遁甲、
木牛流马、
人难胜天(火熄上方谷)、
攘星借命、
丈原殡天、
惊走仲达(死诸葛能走生仲达)、
计斩魏延、
父子英雄(诸葛瞻、诸葛尚战死绵竹)、
英雄沾巾(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)。
1、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(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。
2、夫学需静也,才需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(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。
3、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燥则不能治性(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。
4、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凝滞。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,恻然有所感。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德,何患于不济(诸葛亮《戒外甥书》)。
5、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,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(诸葛亮前《出师表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