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中熟早稻。省区试结果:在我省作早稻栽培,全生育期11.天。株高8.4厘米,株型适中,分蘖能力较强,叶姿直立,叶色青绿,叶鞘无色,颖尖无色,无芒,半叶下禾,后期落色好。每亩有效穗9.万,每穗总粒数11.粒,结实率2.%,千粒重6.克。
抗性:叶瘟2.3级,穗颈瘟3.级,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.3,白叶枯病7级。米质:糙米率7.6%、精米率6.3%、整精米率0.%、粒长6.1毫米、长宽比2.4、垩白粒率86%、垩白度1%,透明度级,碱消值.0级,胶稠度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9%。
金早47。
作物名称:早稻。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迟熟早籼,全生育期114.4天。株高适中,茎秆粗壮,耐肥抗倒,穗大粒多,后期熟色好。抗稻瘟病,中抗细条病,感白叶枯病、褐稻虱和白背稻虱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,谷粒较圆,出米率高,适宜加工红曲、粉干、味精等制品以及储备和饲料用粮。
1、选种:
要求用清水选种,把浮在表层的秕谷捞出,选用饱满的稻种,以培育出整齐健壮秧苗。
消毒处理:
2、清水浸种6小时后,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,再进行药剂杀菌。目前常用的药剂有25%咪鲜胺2000-3000倍液(即2ml兑水5公斤,浸种4-5公斤)浸种6小时;或用500倍强氯精(2克强氯精兑1公斤水)浸种6-8小时后。消毒药液应高出种子表面一寸(消毒期间不换水),然后把稻种用清水反复冲洗,把残留药液冲洗干净。
3、浸种要求:
浸种时间不易过长,最好采用“日浸夜露”的方法,即白天浸种、夜晚捞出摊开,浸种时最好将种子放入流动清水中先浸6小时(无流动清水的要每隔4-6小时左右换水一次)。采用间歇浸种方法:常规早稻浸种最佳时间为33—35小时,超过48小时不利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。杂交早稻宜采用多起多落, 间歇浸种方法, 忌长时间连续浸种。从浸种至破胸需48小时左右,浸种总时间应控制在8~9小时左右。
4、催芽:
早稻催芽,保温是关键。先用55℃以内的温水预热上堆,谷种升温后,控制温度在35~38℃,温度过高要翻堆,过低则要采取措施提高种堆温度。经20小时左右,谷种即可露白破胸。5月中下旬气温正常,则采用日浸夜露方法,无需加保温材料,均可正常发芽。
5、炼芽:
在播种前要把催好芽的谷种摊开,在常温下至少炼芽3~6小时后播种。使谷种适应空气温度,提高成苗率。
6、适时播种:
谷种露白后调温到25~30℃,适温催芽促根,待芽长半粒谷、根长1粒谷时即可播种下田,机插、抛栽育秧芽长要适当短些。